北京為啥每逢暴雨必淹?原來自己挖坑往裏跳(組圖)

發表:2018-07-19 06:06
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

北京為啥每逢暴雨必淹?原來自己挖坑往裏跳
北京15日起突然下起暴雨引發洪水(網路圖片)

【看中國2018年7月19日訊】一年前,一名網友在「知乎」上提出一個問題,「為什麼北京下暴雨的時候,昌平回龍觀這邊沒有出現內澇現象?」

一年後,2018年7月16日,一場暴雨讓回龍觀及周邊區域淪為「海景區」。

北京為啥每逢暴雨必淹?原來自己挖坑往裏跳
回龍觀站附近變「海景區」(網路圖片)

北京為啥每逢暴雨必淹?原來自己挖坑往裏跳
回龍觀站附近變「海景區」(網路圖片)

據高德地圖推出的積水地圖顯示,7月16日和17日兩天,北京市積水點超過100個,其中重度積水地區集中在西北五環外的西二旗。而西二旗是中關村軟件園,駐紮著騰訊、百度、新浪、網易、滴滴等互聯網公司,亦是北京最密集的碼農(程序員)集散地。每天超過10多萬的互聯網員工,在西二旗地鐵站內如潮水般來來去去。

暴雨中,網友最愛調侃的問題是:這些互聯網公司員工,為什麼要冒著暴雨,就算趟水、游泳也要去上班?他們最終得出的結論是:因為中國人貧窮。

北京為啥每逢暴雨必淹?原來自己挖坑往裏跳
划船也要上班(網路圖片)

但,不論如何,在層出不窮的段子、調侃背後,外界同時提出了一個真正值得關注的問題,為什麼北京每逢暴雨必被淹?

北京下水道如何設計?

準確地說,北京是一座只有排水管、沒有下水道的城市。

《東方早報》曾援引北京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學院教授、給排水專家周玉文的說法,1949年新政權初期,城市排水系統多采用蘇聯的設計理念和技術理論,「想盡辦法省錢,只求能滿足當時的需求就行」。

包括北京、廣州、瀋陽、天津、武漢等幾大城市,都是在地下5米左右埋放排水管,管道直徑在1米以內。這樣的排水管道,承載能力有限,很難應對大流量的來水。

而在巴黎、東京等城市,都是採用「地下廊道式」城市排水系統。

據了解,巴黎的下水道是在地面50米以下,寬逾5米;東京的下水道是在地面60米以下,寬闊程度不亞於一座宮殿。為讓市民了解下水道建設的重要性,巴黎甚至開發下水道博物館,供民眾進入地下深處參觀。

和巴黎、東京相比,北京地下的那一根根直徑一米左右的排水管,變得微不足「道」。

這些排水管好用嗎?

微信公號「每日人物」指出,衡量一座城市排水能力的標準,通常為幾年一遇,即這座城市可以抵禦幾年一遇的降水量,如一年一遇,就意味著排水系統可應對每小時降雨量36毫米;兩年一遇,可抵禦每小時短時強降雨58毫米;五年一遇,能抵禦每小時短時暴雨69毫米。

但在「蘇聯模式」下,包括北京在內的中國絕大多數城市,基本只能達到一年一遇水準,而在紐約、倫敦、巴黎、東京等城市,五年一遇是最低標準。

與此同時,北京現實面臨的另一個困境是,這些直徑過小、排水能力有限的管道,還不能保證時時暢通。

北京建築工程學院教授李海燕等研究人員,曾對北京城區雨水排水管道內的沉積物做過調查,結果顯示,北京市近80%的雨水排水管道內有沉積物,其中一半左右的管道沉積物非常厚,最厚地方的沉積物,佔管道直徑的66.7%。由於長期沉積、間歇性雨水浸泡,沉積物顏色已經發黑、發臭。

5年前,北京排水集團曾進行過一次全市範圍的排水管淤泥清掏。在那次清理過程中發現,北京東、西城中心城區的雨水管線老化嚴重,遇到雨天直接導致居民區積水。還有一些地區,由於周邊用戶私接管線排放污水,造成排水管內的淤泥堵塞面積高達80%,基本喪失排出雨水的功能。

雖說能排水的不只有排水管,但是,由於城市過度發展,越來越多的河流、湖泊「消失」;自然草地被水泥路面取代,雨後原本可以藉由「自然」幫忙,吸收、滲透水量的可能性,也大大減少。

一位排水專家曾在北京自家小區做過一次實驗,結果顯示,降雨1小時後,瀝青路面的下滲水量僅有裸露土地面的14%、草地的6%。而目前的北京,超過80%的城市路面為硬化路面,這也給城市的排水帶來了一定難度。

自己人坑自己人 誰之過?

其實,不只是北京排水管有問題,地下存在著諸多隱患。

例如,過量抽取地下水。

英國《衛報》2016年報導,衛星圖像及研究報告顯示,北京部分地區,尤其是中心摩天大樓林立的朝陽區,正在以每年11厘米的速度不斷下沉,恐影響地面建築與地鐵等設施的結構。

這份報告的作者包括中國、西班牙等地的研究人員,他們指出,北京位於乾燥平原,地下水累積千年,但經過多年的不斷抽取,地下水不斷減少,土壤在不斷下沉,就像吸水的海綿不斷被抽乾。

首都師範大學副教授陳蜜團也曾在國際科學期刊《遙測》發表一份報告指出,北京長年對地下水資源進行過量開採,導致城內局部地區出現地面沉降現象。這種非自然沉降,會在暴雨來臨時造成城市內大範圍積水。

還有,下沉式立交橋設計。

北京有大量的下沉式立交橋,這也成了暴雨來臨時的隱形「殺手」。

北京為啥每逢暴雨必淹?原來自己挖坑往裏跳
下沉式立交橋被淹(網路圖片)

北京為啥每逢暴雨必淹?原來自己挖坑往裏跳
下沉式立交橋被淹(網路圖片)

一位參與過北京排水系統設計及建設的專家曾對《中國經濟周刊》表示,早在1998年,就有專家提出,如果北京大量降雨,下沉式立交橋的排水就是最大隱患。當時,專家們也同步提出了解決方案,例如在下沉路段建立截水設施,或建排水渠和蓄水池,防止積水。但由於改造成本「最少也要幾千萬」,當局對此事不了了之。

故宮地面無積水 九龍吐水設計精妙

和現代化城區呈現顯明對比的,是建於清明時期的明紫禁城、故宮、天壇等處。

北京為啥每逢暴雨必淹?原來自己挖坑往裏跳
故宮的排水系統主要修建排水明溝和暗溝(網路圖片)

以故宮為例,故宮在建造設計之初,就非常周密地考慮了排水問題。故宮內主要道路多是中間高兩邊低,路兩旁還舖有可以快速排水的水渠。故宮的主要宮殿都被石座墊高,周圍遍布密集的明溝和暗道,將雨水及時排入護城河金水河中。

故宮三大殿太和殿、中和殿和保和殿均坐落在三層台基之上,在台基四周欄杆底部專門設有排放雨水的孔洞,孔洞連接著雕琢精美的石龍頭。每逢大到暴雨,故宮裡會呈現「千龍吐水」的奇觀:雨水逐層下落,1142個龍頭排水孔可以將檯面上的雨水排盡。

北京為啥每逢暴雨必淹?原來自己挖坑往裏跳
故宮的排水系統主要修建排水明溝和暗溝(網路圖片)

除密集的排水網線設置,故宮不容易積水還有一個重要原因,就是它佔地面積很大,且地基泥土夯實,就像一個巨大的海綿將雨水吸收,匯入地下河。

面對北京全城看海,唯獨古代建築不浸水。不少網友在讚揚老祖宗智慧的同時,也批評現代修建的排水系統是垃圾。

北京為啥每逢暴雨必淹?原來自己挖坑往裏跳
北京道路變成水鄉澤國(網路圖片)

未來北京 雨水或會越來越多

此外,北京還有一個問題值得留意:這一次,北京的雨為什麼下得這麼大、這麼久?

北京為啥每逢暴雨必淹?原來自己挖坑往裏跳
一大條雲帶從南方來到北方,久停不移。(網路圖片)

從7月16日9時的衛星雲圖可見,有一大條雲帶從南方直達北方,將南方的雨水持續輸送至北京。 17日8時的雲圖顯示,那條雲帶僅向東移動了一點點。因此造成北京持續降雨。

氣象專家形容,此次北京暴雨猶如「天空版的南水北調」。至於這些雲團為什麼會停留那麼久?專家解答:或與「雨島效應」有關。

「雨島效應」是指一到夏天,密集的空調、汽車尾氣排放,導致城市上空形成熱氣流,在高樓大廈中難以擴散,當與高空的冷空氣相遇後,產生碰撞帶來傾盆大雨、冰雹等。正如今年夏天的北京,雨總是下個不停。

事實上,近年北京城區降水量確實日趨明顯。

2012年7月21日,北京及其周邊地區遭遇61年來最強暴雨及洪澇災害。截至8月6日,北京有79人因此次暴雨死亡。根據北京市災情通報會的數據顯示,此次暴雨造成10660間房屋倒塌,160.2萬人受災。

2016年7月19日,北京市再次遭遇極端暴雨天氣,降雨量及時間之長均破北京2012年的「7•21」特大暴雨記錄,為61年來最大暴雨,造成至少77人死亡。

2018年7月15日起,北京市突然出現暴雨及雷電天氣,受暴雨襲擊,許多路面井蓋抵擋不住湍急水勢,在路面上狂跳,有的甚至被衝飛噴起幾十米高,許多民眾僅能棄車逃生。

責任編輯:蘇姬

短网址: 版權所有,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。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。



【誠徵榮譽會員】溪流能夠匯成大海,小善可以成就大愛。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: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,成為《看中國》網站的榮譽會員,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,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,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,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。
榮譽會員

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。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。 打賞
善举如烛《看中国》与您相约(图)

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

評論



加入看中國會員

捐助

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© 2001 - Kanzhongguo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
blank
x
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。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。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。 詳細隱私條款. 同意